全媒体记者郑玉欢通讯员魏嘉瑜
一个蜡盘,一把刻刀,一双巧手,随着刻刀起落,不到两分钟,一幅仅2公分大小的猫蝶图案跃然呈现。
12月4日,走进孝感雕花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惠斌的办公室,他正戴着眼镜,眼神专注地雕刻着这幅作品,向其弟子传授雕花剪纸的技巧、手法。
“猫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徐惠斌说,看似小巧的作品,想要雕刻得圆润、流畅,极其考验刀工,需要创作者长时间的积累沉淀。
四季平安、中国福、凤朝牡丹……说话间隙,工作人员对照着徐惠斌的作品箱,列了一张清单,仔细统计着带去海南展示的雕花剪纸作品。
12月5日,徐惠斌会带上这个“百宝箱”远赴海南三亚,在第十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暨城市交接仪式活动现场,向全国人民展示孝感雕花剪纸文化。
谈起雕花剪纸,年近六旬的徐惠斌依旧神采奕奕。本是从事书法艺术的他,凭着一腔热爱,一头钻进了雕花剪纸的行当,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丽芳,一路参与和见证了孝感雕花剪纸的发展。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郭沫若先生曾以此诗句赞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一把剪刀或刻刀,一张纸,简单而朴素的搭配,承载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与民风。
孝感雕花剪纸,源远流长,是古楚文化的活化石。起源于西晋成熟于明清,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雏形可在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漆器上初见端倪。2009年,孝感雕花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两年,徐惠斌参加了多个节庆、文化交流活动。今年7月,在长沙举办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上,他向国际友人展示孝感雕花剪纸的东方之美。去年7月,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孝感雕花剪纸作为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亮相大会。
通过这些活动,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孝感雕花剪纸。更让徐惠斌欣喜的是,他与景德镇钟家窑的艺术家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相识,双方携手将孝感雕花剪纸与青花瓷结合,推出剪纸画风国潮青花瓷餐具、茶具系列,受到市场欢迎。
作为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备受关注。
徐惠斌介绍,近年来,我市以雕花剪纸为切入点,推动雕花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孝感雕花剪纸培训班,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优秀的传统技艺传开来、兴起来。
近两年,我市共培养雕花剪纸传承人100余名,雕花剪纸进课堂实现了孝感城区全覆盖、常态化,先后推出瓷器、画册、艺术摆件、丝织品等10余种雕花剪纸文创产品。
前不久,在市文化中心举办的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上,市实验小学将雕花剪纸融入舞蹈节目中进行展示,推动学校美育大融合和本地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
作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惠斌正和其他传承人一道,深入研究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特点和技巧,积极在民间收集剪纸作品,努力创作新的雕花剪纸作品,并进行整理存档。他表示,将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创作更多具有孝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孝感雕花剪纸在传承和创新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张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