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德强特约记者乔卫华通讯员王秀平)12月4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全市结合耕地占补、增减挂钩、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各类项目,统筹推进、多途径释放耕地资源潜力。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经省级认定通过的日常变更新增耕地共计130291亩,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我市以最严格的措施抓耕地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持定期分析调度,着力做大耕地总量。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动向各县市区宣讲耕地保护政策,宣传耕地恢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各地切实弄清“大占补”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层层传导压力,让大家始终绷紧耕地恢复这根弦。
我市统筹下达各地年度恢复任务,抢抓国家林草湿地调查机遇,优先推动废弃林地恢复。组织孝昌县开展林耕置换试点,引导林地上山、耕地下山。积极推进稻虾连作,按照鱼蟹养殖规律稳妥推动鱼塘、蟹塘与莲藕、菱角等水生作物轮种。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加强技术支撑,通过国土变更调查、高清卫星影像、地理国情数据、邀请专业技术团队、编制县级耕地保护规划等,合理释放、搜索、挖掘、分析、谋划耕地潜力,多措并举增加耕地数量。
我市扭住资金保障牛鼻子,协调各县市区从财政解决部分资金,指导各地将耕地恢复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借助地方投融资平台引入社会资金;抢抓重大项目报批机遇,通过指标交易为各地筹措耕地恢复资金,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资金保障问题。
(责任编辑: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