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湖北视窗>城事资讯

咸宁:山林得绿 林农得利 崇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2024-12-12 12:00:27 咸宁网 4692℃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通讯员叶振豪报道:12月3日,时值隆冬,位于崇阳县港口乡油榨村的分金林场里,工人们正忙着移栽黄精苗。

“林下种植黄精,既能避免阳光直射,而黄精的种植又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年近70岁的工人姜大伯告诉记者。

黄精,是崇阳县的道地药材,它药食同源,一般生长在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近年来,崇阳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当地很多有识之士从市场信息中捕捉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商机,纷纷回乡投资,80后青年熊银德便是“领军”人物之一。

“起初,我们在平地种植,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决定向林下转移。”熊银德告诉记者。

他说,平地种植黄精,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除草,成本高,效益低。而林下种植,利用了竹林的遮阴效果,杂草自然减少,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林下大多是腐殖土,疏松肥沃,几乎不需要额外施肥,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黄精的品质。

“林下黄精种植的成功,也是我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后带来的有效成果之一。”崇阳县林业局产业发展股负责人汪君告诉记者。该县中药材规模种植直接给林农带来创收机会。以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为例,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集体林地、国有林场林地以及农户自有林地进行林下种植。

有些村民将林地折合成土地租金入股该公司,持续参与分红;有的村民、林农通过务工,入股分红。而且,该公司还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及时收购农户和合作社加工出的药材原料。这样一来,该公司带动就业人数超9468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05人。长期合同用工136人,短期临时用工9332人,总用工量超125150余人次。

据悉,崇阳县林地面积213万亩,森林面积186万亩,森林覆盖率63.46%。根据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该县持续推进“三权分置”改革,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在政策“组合拳”的合力下,该县林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也涌现一批新型林地企业,探索经营林下种植,森林康养等多种产业。目前,全县申请认定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年带动农户32431人,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至少6000元。

森林康养产业,是“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以该县引进的武汉三特索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崇阳三特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经营森林康养、旅游度假等项目,累计在崇阳当地投资超15亿元。直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数百个,年人均创收32500元。并且开业以来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来该县观光旅游。周边村民抓住区位优势在景区附近开设农家乐和特色摊位,吸引游客消费,通过农旅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收入增长。

山林得绿,林农得利,崇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民心合民意。

编辑:hefan

上一篇:崇阳县石城镇抓紧抓实平安建设工作下一篇:崇阳15路公交专线开通

本文内容转载自:咸宁网,原标题《咸宁:山林得绿 林农得利 崇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