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小龙李胜敏)近年来,武穴市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检验标准和政治责任,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做大耕地总量和稳定耕地面积,通过拧紧“四个链条”,筑牢粮食“耕”基。
压实“责任链”。武穴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耕地保护工作,制定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该市压实党委政府第一责任,全面压实镇(街道)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夯实部门共同责任,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明确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发改、审计、财政、住建、水利等部门共同负有耕地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基层直接责任,依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享有耕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同时负有保护耕地的直接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新格局。2024年黄冈市下达武穴市耕地保有量69.03万亩,而武穴实际耕地保有量达到70.79万亩,超出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1.76万亩,从源头上守住了粮食命根子。
夯实“制度链”。该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提升“两违”治理效能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土地卫片整改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耕地保护相关文件,出台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耕地保护管理体系,完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机制,为更好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细化分解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将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镇(街道)、村组,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细则,对考核成绩突出的镇(街道),在用地指标分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安排和耕地保护激励资金拨付等方面予以倾斜。实施耕地保护红黄牌制度,落实卫片执法工作惩处措施,通过经济上的挂钩,用奖惩手段保障该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在黄冈市各县市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武穴市连续三年排名靠前。
抓实“监管链”。充分发挥网络监察作用,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耕地保护铁塔视频智慧监管系统,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耕地变化,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的全方位监管,织牢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安全网络。同时,日常巡查常抓不懈,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和问题整改,加强镇、村协同监管,坚持联合执纪执法,及时有效制止和依法查处违法占地行为,问题查处纠正到位;落实“一村一图、一图管地、带图巡田”,探索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网格员)工作机制以及土地违法线索有偿监督举报等制度,构建齐抓共管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国土年度变更调查,及时掌握全市各地类利用变化情况,对耕地不合理流出和违法建设及时预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杜绝新增问题发生。
做实“宣传链”。借助“6.25全国土地日”“宪法宣传周”等国家法定节日,深入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及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通过拉横幅、贴宣传标语、现场说事、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充分利用村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依规用地。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传播作用,增强公民保护耕地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应急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各界对耕地保护的舆情动态,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积极营造群治群管、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工作人员现场核实卫片图斑)
(责编:毛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