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湖北视窗>城事资讯

黄冈:蕲春檀林镇研下村“脱胎换骨”记

2024-11-24 12:00:15 黄冈新闻网 28964次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余小海吕雷)“今年收成好,明年加把劲,可以再扩大一倍种植面积。”11月15日,66岁的刘宽云在檀林镇研下村白茶基地,一边把塘泥填到新挖的茶苗坑,一边乐呵呵地跟村支书李建新闲聊。

以前,研下村还是当地的“后进村”,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收入薄弱。如今的研下村,现在却面貌一新,班子强、人心齐、环境美,村民人均收入连年攀升,外来的“取经团”络绎不绝。从“后进”成为“后劲”,是什么让这个小村庄“脱胎换骨”?

因地制宜兴产业

“整顿后进村是一项长期工程、民心工程,要想办法迈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村民的精神状态调整好,把产业兴起来,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新深有感触地说道。

2021年村“两委”换届之后,39岁的李建新挑起了研下村的重任。经过前期多次走访调查,村“两委”一致决定发展茶产业。可如何在众多市场中“突围”,打出自己的茶品牌呢?

当年年底,该村“两委”带队在安徽太湖县考察学习期间,看到了一处白茶基地,地理条件跟研下村差不多。李建新深受启发,“别人都种红茶绿茶,我来种白茶,这样竞争压力就小很多。”

说干就干,该村“两委”班子带领种植人员,不会技术就去学去问,没有资金就自己先掏。2022年,李建新光去安徽学习种植技术就有数十次,硬生生把自己从“门外汉”逼成了“土专家”。2023年下半年,在综合多方条件下,白茶基地正式开工。

基地建了,苗种下了,怎么确保收成?

今年4月,李建新在与安吉白茶种植大户的聊天中得知,池塘的塘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肥效缓慢,施一次可以延续3-5年或更长,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水和补肥特性,是茶苗的“天然补品”。但这么多的塘泥不好找,运输成本也很大。

年初,为了整治村庄环境,研下村计划把村里荒废当家塘全部整治,“正愁挖出来的淤泥得不到有效处理,这下好了,一举三得。”李建新介绍,村里先后挖了2000多立方塘泥运到山上种白茶,既解决了塘泥就近处置问题,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又为白茶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节约了一大笔种植成本。

“以前务工只能去周边的村子,收入不稳定,现在家门口就是产业基地,每天务工收入有百来块了。”谈到村里的变化,该村一组村民陈杏花说。

在白茶种植期间,不少村民自发前往基地,或锄草、或补苗,村里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村民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村居环境换新颜

傍晚时分的研下村,不再是以前的“一片沉寂”,孩子们在柏油路边追逐嬉闹,妇女们在晒场上跳着广场舞,老人们坐在石凳上唠起家常,俨然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

“以前这个时间,我们大多都各回各家,路况不好不放心孩子在外头玩,没有好的场地不能自由自在跳广场舞。现在不一样了,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六组村民陈秀君感慨着说。

为了解决大家的休闲问题,该村新建了一个300平方的广场,白天便于村民晾晒农作物,晚上留给村民跳舞、散步、休闲。

面对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该村“两委”都会带领村干和党员逐一记录并现场作出公开承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研下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农村文明乡风,将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范畴,通过党员活动日开展评比评议等活动,采取激励、警示的方式,量化党员服务群众、示范带动的成效。

“每周都带队搞村里卫生清洁,除草、清沟渠、扫大路、捡垃圾,只有把家门口的卫生搞好了,住着才能舒心。”李建新说,现在大部分在家村民都主动加入“清洁队”,村里的环境更美了,风气更好了,幸福指数也更高了。

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颜值,更要气质。该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民生项目建设、道路拓宽整治、村庄绿化、垃圾回收等专项工作,投资35万元扩宽十二组通组路及砌护岸坝,改造陈俊塆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点、硬化通塆达户道路4000余米、修建农田机耕路2700米、晒谷场300平方米、农桥1座、当家塘3口、河堰1座……

多元发展促增收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产业强起来,还要让百姓富起来。

近年来,檀林镇建立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市场主体、产业基地、帮扶车间等多种途径,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增收。

“现在我们村白茶基地面积已有150亩,明年计划再发展200亩,把它打造成村里的主导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望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白茶苗,李建新自信满满,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每个人‘管’一块地。同时增建蓄水池、埋水管、安装滴灌设备,打造一个高标准的有机白茶基地。

目前,该村白茶基地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业,务工收入最多达1.2万元。蕲艾基地、栀子基地、油茶基地、中药材基地……村里的产业也逐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出发。

2023年,该村抢抓乡村振兴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湖北省大别山德元食品有限公司生态食品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包含无尘厂房、智能化仓储冻库和预处理车间等8个区域3条生产线,配套检验中心、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今年6月份已全面投产,带动了该村40余人就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余元。

推进村级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该镇积极指导各村发展主导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以流转土地、务工增收等形式参与合作社实现增收。该镇已建成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重点特色种养专业村,形成了以茶叶、油茶、蕲艾、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该镇党委书记顾德权介绍,坚持党建引领,以‘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以‘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特色,越来越多的村打出了自己的产业品牌,蹚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据统计,该镇已累计发展蕲艾产业基地18000余亩,茶叶产业基地14000余亩,油茶12000余亩,中药材基地18000余亩。

(责编:白楚云)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