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彭勇王明瑞全媒体记者沈红明湖北省孝感市为补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板,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统筹力度不够,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监护缺位等问题,按照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阵地建设、资源建设、机制建设为入口,加快构建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破解学生协同教育管理上的系列难题,合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做强“三个平台”,筑牢共育阵地为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统筹协调,孝感市探索以县为单位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建成“三个平台”。由市级统筹部署,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全覆盖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建设指挥调度实体平台。乡镇(街道)级实体平台设在各地中心学校,依托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家长学校阵地开展日常工作。村级平台设在各地村(社区),依托村(社区)心灵驿站、社区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等阵地开展日常工作。为及时满足家长答疑解惑,提供紧急教育援助需求,孝感市教育局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及微信公众号。设置“空中课堂”“互动空间”“信息动态”三个服务端口,发布区域协同育人工作动态和政策举措,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提供线上公益免费学习课程、线上留言咨询服务。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全市建立了“三类学生”(特殊身体、特殊心理、特殊家庭)信息数据库、协同育人活动场所信息数据库、协同育人工作队伍信息数据库,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信息预警、关爱帮扶机制。形成了以“三库”、“两制”为重点的信息预警平台。全市协同育人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开展业务骨干培训15场2100余人次,开办家长讲堂40场7600人次,受理个案咨询1027人次,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中心阵地作用,形成了宣传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保护工作体系。凝聚“三方力量”,丰富共育资源面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力量分散,资源不足的问题,孝感市聚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统筹各方资源,在实践育人上加强协同联合。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做到所有高中、初中和规模小学全覆盖。以教联体为单位,组建心理咨询师资团队。在孝感教育大讲堂开设家校社协同育人专题讲座。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专题讲座1152场次,参加对象超过34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依托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打造“孝爱中国”“孝道中国”思政金课,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基地学校20所,遴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8个。整合部门属地协同关爱力量。孝感市根据各部门职能,组建了包括教育、妇联、民政、团委、公检法司等15个部门,以及心理健康教师、志愿者在内300余人的协同育人工作队伍。教育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各方责任包保、集中宣传教育、重点对象排查、结对帮扶关爱、协同共育共建“五大行动”,提前防范化解隐患。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育人力量,开展“万生游百馆”实践活动,遴选100个优秀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感受中华优秀文化、孝感名胜古迹。打造以乡土乡情、市情县情为主题的研学课程体系;孝感主城区建成“社区儿童之家”44个,建成示范家庭教育指导站11个,发动社工和志愿者参与周末及假期托管,提供“四点半”课后服务,开设家长讲堂。健全“三项机制”,保障共育效果为强化协同育人保障、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孝感市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组建协同工作专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会议,协调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服务、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负责信息交互工作,重要信息第一时间相互通报,闭环交互各类数据资源。建立预警干预制度,每学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时刻关注重点对象生活、行为及心理状况,联合学校、家庭、政法部门、卫健部门等提早防范,确定关爱措施,提早预警应对。通过家校社共育体系建设,孝感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逐步完善,部门合作更加有力,家校沟通更加顺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降低。孝感市孝南区获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孝感市楚澴中学千纸鹤关爱女生行动”等4项成果获全省表彰。(责任编辑:李舜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