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4中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大会在孝感召开。图为大会现场。全媒体记者李文勇摄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通讯员喇晓光宋晴
知识创造价值,金融赋能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知识产权金融化,助力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畅通企业资金链,将“知产”变“资产”,让“专利”变“红利”,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11月20日上午,2024中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科技金融、具身智能、增量财政政策、创新驱动等主题,以及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等热门话题展开演讲,为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金融支持知识产权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是当前科技和金融发展的必然。”会上,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以《科技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为题,提出观点和建议。
王洪章认为,知识产权金融是当前金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问题上,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其次,知识产权金融是有可为的,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是在质押过程中金融机构所看重的条件,在市场方面,需要大力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
如何推动知识产权金融良性发展?王洪章建议,要加快金融改革特别是融资机制和体制改制,提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研究知识产权问题、新质生产力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前沿方向。”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以《发展具身智能体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建设的一个战略通道》为题,描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在大模型的驱动下,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李萌认为,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将再造千行百业、再生千行百业。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迎来更好的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形态将加速演进,通用人工智能路径变得更加清晰,新场景、新实践将在我国大量涌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李萌建议,围绕各类具身智能体全产业链和应用场景,要整体谋划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进行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布局,抢占先机、形成优势,长久支撑我国未来产业发展。
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生效,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怎样更好地理解增量政策,如何贯彻执行增量政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拥有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较大空间。余永定建议,通过刺激消费、投资、进出口,力争2024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稳定房地产市场,加重基础设施投资,对冲房地产投资减速对经济的冲击;增发国债,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和置换。
“中央政府各部委陆续公布了稳经济、促增长的重要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期待进一步出台大规模、综合性、详尽和自洽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余永定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作《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主题演讲,阐述创新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和金融是创新的两大支撑点。我国拥有规模宏大的创新大军,是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的优势所在。其中,中小企业是创新主力,创造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张景安建议,一是新时代和新场景下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创新更有价值;二是企业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全球化;三是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创新是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围绕《当前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主题,分析了国际形势、全球经济发展变化、中美关系变化。
金灿荣认为,面对世界大变局,中美关系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建议注重自身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稳经济、提需求,推进高质量发展。
让金融看见知识产权的价值。与会嘉宾干货满满的演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责任编辑: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