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湖北视窗>城事资讯

仙桃:“在家门口上学更省心”——胡场“回流”现象探访

2024-11-21 18:03:18 中国仙桃网 16858次

仙桃崇文重教,孩子读书是“天大的事”。许多父母竭尽所能,让子女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城市化进程裹挟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于是在很多地方,出现“城区学位一席难求,乡下学生节节撤走”的现象,可谓冰火两重天。

但在距仙桃城区仅半小时车程的胡场镇,近年来出现学生从城里返乡就读的“回流”现象,引发人们关注。

不止省下托管费

“嘎!”早上7:30,一辆黄色的校车稳稳地停靠在胡场镇西湾村九组荣亮家门口。

“爸爸妈妈,拜拜!”荣亮的小儿子迫不及待跳上车,扭头和荣亮夫妇挥手道别。

“拜拜,听老师话啊!”“中午热了记得脱外套呀!”荣亮夫妇边挥手边不住叮咛。

荣亮的小儿子是今年秋季学期从城区转学回来的,目前在胡场二小读四年级,校车早接晚送。

“在老家上学更有性价比。”荣亮直言。

和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一样,为了小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三年前,荣亮夫妇把他送到大新路小学读一年级。

陪读或送托管机构“寄养”,是很多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不二选择。荣亮夫妇在胡场麻港集市开餐馆,没有时间陪读,小儿子吃住在一家托管机构,每学期托管费6500元,三年下来共花了39000元。

荣亮说,如果陪读,成本更高,不仅少一双手挣钱,还要开支不菲的房租、生活费。

荣亮的大儿子今年念高中,也在托管机构“寄养”。

“如果‘打堆锤’,经济压力就大了。小儿子回来了,每年一万多元的托管费就省下来了。”

在荣亮眼里,经济因素的考量还是其次,让儿子多一些亲情陪伴更为重要。荣亮说,孩子尚且年幼,“狠心”让他脱离父母“寄人篱下”,学得好不好,吃得香不香,住得习不习惯……终归让做父母的牵肠挂肚、放心不下。他们因此时常萌发一种“愧疚感”。

儿子嫌每周回家麻烦,每半月、有时甚至是一个月回来一次。夫妻俩忙于生意,周末没时间去看望孩子。聚少离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孩子不怎么说话,和我们显得有些陌生。”荣亮一度有些担心。随着儿子回乡就读,问题迎刃而解。“现在我们可以天天和孩子见面,孩子性格开朗多了。”

胡场二小校长郑操军介绍,今年该校共有10多名学生选择回乡就读。在校生664人,70%是周边村里的孩子。

胡场二小是斥资近4000万新建的,2022年元月投入使用,是仙桃最美丽的校舍之一,全市第一家安装护眼灯,每间教室装有两台空调。在师资上,学校近几年陆续引进一批朝气有活力的青年教师,以其专业素养高、亲和力强,备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

“论硬件设施,我们比城区学校都要好。在家门口上学,家长省心安心,孩子阳光自信。”郑操军说。

“好好享受政策红利”

去年夏天,女儿在新生街小学毕业,马军荣毫不犹豫地将她送回老家读初中,目前在胡场二中念初二。

39岁的马军荣是胡场桑林垸村四组人,多年前就在仙桃四中附近买了房子。

“以丫头的成绩,如在城区念初中,能上仙桃八中就算烧高香,但在这里读,上八中保底,说不定可以冲冲仙桃中学。”马军荣信心满满。

马军荣的信心来自“招生政策向农村倾斜,对孩子有利”,来自胡场二中实力。胡场二中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是乡镇中考“大户”,每年有30人左右考进仙桃中学。

作为一名村干部,马军荣信息来源广,政策敏锐性强,脑瓜子活,时刻关注高中招生相关政策走向。

他注意到,仙桃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校,录取分城区、乡镇两大板块,分别制定录取控制线。四所公办高中仙桃中学、仙桃八中、实验高中、汉江中学,每年各安排了50个农村专项计划。相较于城区,孩子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要小许多。

“招生政策向农村倾斜,对孩子有利。我们要好好享受政策红利。”马军荣说。

女儿在城里生活了6年,能否适应农村学习、生活?马军荣说,丫头在校住读,早餐3块,中晚餐各6块,一天15元全搞定;住宿免费,宿舍装有空调、热水器,宿管员全天看护。“丫头适应性蛮强,状态蛮好。”马军荣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胡场二中校长何成云介绍,近三、四年来,回原籍就读的学生每年达20多人。何成云认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学生“回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场中心学校校长朱少波介绍,近年来,仙桃下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盘棋,加大对乡村教育投入,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仅胡场镇今年就投入近500万元,用于校园环境改造、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尽管胡场离城区不到半小时车程,但胡场孩子不但没有流失,这几年反而出现“倒灌”“回流”,今年从城区回流到胡场读初中的学生就有30多人。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朱道兴认为,“回流”现象是仙桃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照。得益于近几年教联体建设蓬勃发展,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正逐步缩小。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联体覆盖面已达到100%。在教联体内,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教研共建共研,学生活动共联共学,实现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很多家长把孩子把孩子接回老家上学,实是务实理性之举。(仙桃日报全媒记者晓旦)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