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群山环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拾荒人”专门拾捡外出务工村民撂荒的田块,他拾捡了王英镇东至添胜村、西至法隆村,北至车前村等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湾大大小小的田地面积总计2000余亩,范围跨度30公里以上。
他就是阳新县王英镇王文村新农人阚洪明。
“没有阚洪明,东源片区的田地不知会撂荒成什么样子。”11月3日,王英镇王文村村民王义青由衷地说。
王英镇东源片区有11个行政村、23000余人口,人均水田面积不足0.3亩,是一个典型的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山区。
东源片区距离阳新县城70公里,无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村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这里的耕田基本是垅田,垅田日照时间较短,导致亩产量比山外低许多。加之山区的气温相对偏低,无法耕种两季,田块面积小,田块与田块落差大,不利于机械耕种。这样一来,该片区的田地渐渐地撂荒了。
1975年,阚洪明出生在阳新县三溪镇横山村半山阚湾,十几岁就学会了犁田、插秧、割谷等庄稼活,随后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种粮能手。
2015年,由于家庭的变故,阚洪明经人介绍,与王英镇王文村失去丈夫的倪回芳组建了新家庭。阚洪明到女方家落户,看到东源片区有好多田地杂草丛生,看到成片的土地被抛荒感觉十分心痛,于是萌发将这些抛荒的土地流转过来,利用机械化设备耕种的念头。
“虽然是拾捡田地,不用交租金,但我捡一处田地就得新修一段机耕路。”阚洪明说。
王能龙家农田5.3亩,李商柏家8.93亩……翻开阚洪明记录的田地流转台账,有东源片区883户外出务工村民的姓名、田亩面积和所在位置。
就这样,阚洪明拾捡的田地,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如今的数千亩,机耕路修了一条又一条。
在阚洪明家的机耕器械存放地,有东方红拖拉机2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油菜直播机1台、无人机1台、秸秆打捆机1台。
“这些都是我的得力帮手。”阚洪明介绍,国家对耕种稻谷有补贴,耕种棉花有补贴,播种油菜有机耕补贴,无人机田管有补贴……
10月22日上午,阚洪明驾驶东方红拖拉机在王文村一处地块耕地,油菜直播机旋耕、开箱、播种、施肥、复盖,整个播种工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工夫,一整块地的油菜播种完毕。
据王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友南介绍,为完成今年播种油菜650亩任务,阚洪明请来了农机手帮忙播种,目前已经播种完毕。
打开阚洪明手机上下载的“荆楚农机服务网”APP,他所耕种田地的标号,耕种数量,机器行驶在什么位置,手机上均显示得一清二楚。
据了解,阚洪明耕种的田地已完全实现机械化操作,且带动片区60多名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倪锦阳 倪胜林)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