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焦志新通讯员葛本彪刘晶晶鄢小俊
有一种援助,超越空间,跨越距离;有一种情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作为湖北对口支援新疆博乐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十年来,湖北孝棉实业集团聚力兴边富民,先后投资14亿余元援建5个分厂,组织200余名骨干入疆共建,招收新疆员工8000余名,年销售收入15亿余元,创税5000余万元;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多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日前,孝棉集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产业兴疆
携手筑就发展“高速路”
如何辐射带动边疆地方经济发展?孝棉集团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走进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孝棉集团新疆分公司生产车间,纺织机器设备有序运转,身着工装的产业工人穿梭其间,一派繁忙。
该企业是孝棉集团在博州投资的援疆项目,以新疆棉花为原料,年产40万锭精梳棉纱。目前,公司解决了周边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产业援疆是富民兴疆新“引擎”。孝棉集团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富民兴疆的主抓手,立足博乐产业实际,率先在当地建设纺织分厂,带动棉纺织行业发展。
“我们着眼新疆所需、企业所能、援疆所长,把产业援疆放在突出位置,开展援疆建厂行动,推动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孝棉集团工会主席、党群人力资源部部长白丽珍介绍,集团由董事长带队,先后抽调一线熟练挡车工、设备技术骨干和科室骨干,奔赴新疆开展产业共建。
如今,在孝棉集团的引领下,兴边富民行动结出了累累硕果,当地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的良好态势。
就业援疆
架起兴边富民“连心桥”
10月18日,走进孝棉集团生产车间,几名一线员工正围着90后女孩阿娜尔古丽罕·托合尼亚孜,听她讲解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眼下,作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干部,阿娜尔古丽罕·托合尼亚孜管理着180余名各族员工。和她一样,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员工来到内地就业,学习掌握纺织、维修等技能,增长阅历见识,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实现了由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帮扶情深。孝疆携手,共同致富。
孝棉集团秉承“引进外来人才是‘输血’,培养当地人才是‘造血’”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让受援地各族群众就业质量不断提升。集团总部先后为新疆分厂输送高技能管理人才35人、技术工人263人,涌现出了负责管理400余名各族员工的车间主任玛尔哈巴·米吉提等先进典型。
“随着援疆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集团已从墨玉县分10余批次,先后招收800余名维吾尔族员工到孝感总部工作。”白丽珍介绍,集团还与当地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合作,5个分厂带动近3000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有效带动了边疆群众增收致富。
文化润疆
画好民族融合“同心圆”
招来新疆籍员工,让他们留得住,能受益、发展好是关键。
招工之初,集团总部提前谋划,选派2名女厂长及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新疆分厂进行3个月的管理培训,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文特点,积累服务管理经验。员工入厂后,根据员工特点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分配,免费提供就餐和住宿服务,帮助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难”等实际问题。
投资200余万元创建“鄂疆交融发展实践创新基地”,帮助员工提升通用语言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创新开展“流动红旗”评比等多形式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形成共学共事共乐的工作氛围;逢年过节和重要节点,开展“走亲戚孝疆一家亲”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新疆员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谊……
一系列的贴心服务和文化活动,让新疆员工工作生活更加安心、舒心、顺心。员工不仅思想稳定,还吸引了一批少数民族员工慕名而来。
“我们对业务技术精良、思想进步、集体观念强的新疆员工优先提拔,每年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少数民族职工都占有一定比例。”白丽珍表示,企业的倾情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