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砥砺前行电力工匠耀光芒
——走近“荆楚楷模”张刚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谭欣)在国网潜江市供电公司总口供电所,有一位默默耕耘三十载的电力工匠。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扎根一线,凭借精湛的技艺、不懈的创新精神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书写着电力人的时代篇章。他,就是2024年第三季度“荆楚楷模”——总口供电所副所长张刚。
勤奋好学,技艺超群,创新工作室的领航者
“我们把尖嘴钳子前面锯一截,安装一个小螺丝,正好对着小孔压进去。”10月22日,初见张刚时,他正在总口供电所“张刚创新工作室”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基于农村配网杆塔的表计框架建设。
1994年,张刚从武汉电建技校毕业后,进入潜江电力系统工作。自此,他将青春与汗水倾注在中低压配电运维检修岗位上。从熟悉每一条线路走向,每一个台区和开关位置,到绘制出详尽规范的配网走向图,他用双脚丈量潜江的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每一条线路的“脉络”。每当紧急抢修任务来临,张刚总能迅速精准地判断出故障点,因而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活地图”。
2018年,张刚发明的“横担型单晶硅太阳能长效光控警示灯”不仅有效避免了触电事故发生,还实现了不停电安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他不仅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还积极带动身边同事共同进步。在他的带领下,“张刚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青年电力人才的摇篮和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该工作室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和34项科技成果表彰。
聚焦民生,科技创新,小龙虾产业的守护者
我市作为小龙虾产业的重要基地,如何高效、有序地推动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之一。然而,传统小龙虾养殖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水质、水位不便监控,抽排水时间难以掌控等,严重影响小龙虾养殖的质量与产量。
面对这一困境,张刚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聚焦民生需求,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小龙虾智慧养殖系统,为我市小龙虾产业的推广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使这一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他带领团队成立“红火炬”QC(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课题攻关,成功研发出适用于虾稻养殖的“电气化智慧”APP,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即可实现水泵循环抽排水等功能。同时,在小龙虾养殖区布点安装“共享电能表”,方便农业排灌临时用电客户扫码用电。项目实施后,每年为泵站节省能耗10%,降低虾农人工成本5万元,每公顷虾稻田产量提升5%。
“我长期在一线工作,我们的QC课题源自一线,成果也应服务于一线。对于生产一线常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发挥专业特长进行技术创新和QC课题研究,让创新成果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惠及民生。”张刚如是说。
心系群众,服务为民,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张刚不仅是“张刚创新工作室”的创始人,还是“虾乡小福星”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他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迎峰度夏期间,他及时响应村民灌溉用电需求,提供便捷报装服务,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排查用电隐患、清理树障、更换漏电保护器、加固电线杆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还带领服务队队员与各村签订《“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合作协议》,定期入驻村委会,走村入户,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通过开展智能办电、结对帮扶、便民服务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村务治理和电力服务问题,拉近了用电客户与服务队的距离,打通了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用电满意度和便捷性。
此外,张刚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以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支点,实施“候鸟生命线”品牌公益项目,在公园管理处设立“虾乡小福星”共产党员服务队驿站等,开展鸟类资源状况调查,建设“安全鸟道”,常态化开展“电力-鸟类”双巡护工作,实施“护线爱鸟”专项行动。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配电线路特级技师,再到生产技能专家,张刚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奋斗,诠释了“精益求精,百炼成钢”的内涵。此次获评“荆楚楷模”,对张刚而言既是荣誉,更是激励。他表示:“在广袤的江汉平原电力战场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奋斗在一线的电力人。今后,我将继续在电力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