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琼艳)四季度是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进入四季度,运粮湖管理区各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争分夺秒赶订单,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铸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10月12日,记者走进昌云纺织有限公司纺纱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数台纺纱机正飞速运转,一字排开的纱锭抽出根根细纱,在自动络筒机的作用下快速卷丝……
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一直是用工大户。而在这个偌大的车间里却只有零星几名工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增产’密码。”该公司生产厂长宴泽文说出答案。
自2018年以来,昌云纺织通过4次技改,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引进多套世界先进水平设备。由于产品质量好,销售订单纷至沓来。
“织造”变“智造”,让企业产能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出的高档牛仔纱、针织纱、竹节纱等产品供不应求,昌云纺织一跃跨入全省纺织行业第一梯队。仅2023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就达2.05亿元,创税371万元,是技改前的三倍多。
今年8月,昌云纺织再投入200万元,对车间附房进行升级改造。至此,企业主机、辅机设备同步提升为气流纺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我们实现产值1亿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宴泽文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力争在“质”上补短板、增厚度、求突破,在“效”上看高低、见担当、显精神,力争实现全年产值1.4亿元的目标,为运粮湖管理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工业企业生产正旺,农业企业也一派繁忙。
来到湖北运储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只见现场井然有序,高效而流畅。
收购点内,一辆辆满载粮食的卡车依次开进场区,检验、过磅、入库,金黄色的稻谷通过输送机,被源源不断送进粮仓。
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声不断,经过脱壳、去石、筛分、精米加工等环节的稻谷,变成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
包装车间,工人正加班加点分装打包,一袋袋印有“潜匠”标识的大米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自9月中旬开秤以来,我们每天收粮10万至40万斤,目前共收新粮1000多万斤,生产加工大米600多万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郭伊敏介绍,随着秋收已进入尾声,接下来,他们将集中精力加工新米,力争全年生产加工大米2000多万斤。
运储农贸是一家集育种、订单农业、收购、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标准储量仓库3栋,粮食收储能力3万余吨。
“自2013年成立以来,我们就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通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让农户的土地变成了我们的‘第一车间’。”郭伊敏告诉记者,按照订单收购模式,公司合作农户超过3000户,面积约3.4万亩。
打造高品质“精米”是运储农贸的初心所在。近年来,该公司力求“健康、营养、食味、安全”,以“潜匠”虾稻米作为自有品牌主推,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未来,我们打算建一个10万吨级功能齐全的粮食储备库和年中转粮食30万吨的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大米中高端产品。”郭伊敏表示,希望可以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企业发展为全省同行业领头企业,成为以粮食收购烘干仓储为主导,以粮食仓储贸易物流中转项目为核心,以国内大中城市为主要销售目标,集生产、开发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经营企业。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至三季度,管理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6亿元。”运粮湖管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管理区区位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现有企业,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