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湖北视窗>城事资讯

黄冈:产业兴 环境美 民风淳——蕲春县大力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工作

2024-09-26 12:00:56 黄冈新闻网 2433次

金秋时节,蕲春水清岸绿,景美民富,到处可见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留下的印记。

在彭思镇朗山村,菱角脆嫩,蕲艾飘香。昌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经济效益达400万元,成为全省9家水产类生产保供基地之一。

在横车镇策山村,主干道路扩宽刷黑,道路两旁由爱心企业家捐助的百余盏太阳能路灯,犹如璀璨星光点亮乡村夜空。

在漕河镇枫树林社区,由妇女群众、退休老党员和法律服务人员等20余名调解员组成的社区调解委员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夯实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蕲春县以共同缔造理念,广泛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通过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持续巩固拓展共同缔造试点成果,走出一条“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的共同缔造之路。

综合施策改善人居环境,美丽生态消痛点

每到傍晚时分,刘河镇区刘河路便热闹起来,跳广场舞的阿姨活力四射,追逐嬉戏的小朋友欢声笑语,散步健身的老年人络绎不绝……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经路面坑洼不平,居民怨言颇多。

在去年“百日攻坚”行动中,该镇充分发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企业家、志愿者等,共同筹措建设资金,一举将2.1公里的道路拓宽刷黑。改造升级后的街道焕然一新。

改善人居环境,既要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更要加强后续管理。“通过每个月的评比,大家慢慢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活也舒心。”村民胡秋芬说。

每月初,刘河镇大公村两委成员都会分组查看各塆组民居、庭院卫生情况,评比出“最清洁”“清洁”“次清洁”3个等次,并张榜公布。被评为“最清洁”的家庭可以凭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我们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美丽城乡工作检查、考核、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环境清洁行动,培育群众文明习惯。”刘河镇大公村党支部书记程良才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美丽城乡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近年来,刘河镇推行“党政领导统筹、部门服务指导、村组实施创建、群众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机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多个,新改建通村公路16公里、农村户厕730座、农村文化广场4个,累计购置垃圾桶2000多个,兑换价值10万余元的积分奖品。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所提升。

因地制宜壮大富民产业,美丽经济破难点

走进狮子镇郝冲村,空气中弥漫着阵阵中草药的香气。

“村里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包成活、包收购,我去年一年增收近2万元!”村民李元生一边清理艾田杂草一边笑着说。

“想种蕲艾,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建立了一个170亩的蕲艾基地。想学技术,我们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吴保朝介绍,村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解决“选种难、缺技术、销售难、增收难”的问题,切实帮助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狮子镇抢抓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机遇,搭建农村平台经济公司,开办农村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和强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推进“两入股两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立足药材大镇优势,依托兴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花园村、鲇鱼地村、东山冲村等药材种植大户,打造狮子镇中药材供应链公司,采取“1+N”方式,搭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带动狮子镇及周边乡镇53个村共2400户农户参与药材种植,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近年来,蕲春县推动蕲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全县发展蕲艾种植面积20余万亩,市场主体近3000家,产品1000多种,带动30万人就业。蕲艾品牌价值连续8年攀升,今年5月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凝聚力量走好群众路线,美好生活通堵点

9月10日,横车镇九棵松村10余名社工、护工和志愿者来到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对老人进行定期访视和健康监测。

2023年,九棵松村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发展模式,凝聚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整合原福利院及横车镇卫生院九棵松分院资源,投资500万元为老年人打造九棵松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病和养生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美好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志愿者张婷婷说。

今年以来,蕲春县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700余名妇女小组长在村级矛盾调解、群众动员等方面发挥了作用;148个“家长学校”打通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壁垒;500余名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孤寡老人家,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363个村级工会组织中,有105个达到示范标准。

爱心食堂、四点半学校、残疾人“阳光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乡村更宜居,群众生活更幸福。

(责编:白楚云)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