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湖北视窗>城事资讯

黄石:刘汉俊:不应忘却的悲歌

2024-09-26 12:00:46 八月里的阳光 4598次

不应忘却的悲歌

刘汉俊

一直想说说关于沉船的故事。

人类的航运史有多悠久,沉船史就有多漫长。

从长江说起。

    长江三峡       满山红叶似彩霞

万里长江,水流湍急多变,上游地区河床狭窄、暗礁丛生,尤其是三峡河段悬崖峭壁林立,水道峰回路转,行船风险大。位于重庆奉节白帝城瞿塘峡下的滟滪堆是著名的险处,一块巨大的礁石像马如象,盘踞江心,此处路窄水急,古来舟子有“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历史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长江下游地区江面看似宽阔浩大,可供航行的主航道却不宽裕。主汛期水流大、流速快,船舶容易失控;枯水期航道变浅变窄,航向稍偏就会搁浅、侧翻,江底沙包潜伏,还有水下沉船的威胁。

长江上最大功率6000匹马力顶推轮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两岸的发展推动了长江航运、江海联运的繁荣,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管道交通等出现新气象,江面上的船多了、桥多了,过江的汽车、汽渡多了,长江航行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国铁路“八纵八横”的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六轴七廊八通道”布局的总体推进,如何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长江航运保障,这是摆在长江人面前的新课题。

   长江顶推轮

一旦发生水上事故,人员财产损失重大。长江航运管理机关、长江公安机关、长江航道维护保障机构、长江船舶运输单位等,对航行安全一直举之若重、视之如危卵。海事安全保障机构始终保持高度的水上警戒,无数的巡逻导航艇、航标灯等,终年不间断地警示着来往船只,确保航行安全,但事故仍然难免。

长江巡逻艇

1987年5月8日上午,在长江南通广阔的江面,上行的一艘载重三千吨的长江22033号顶推轮船队与一艘过江客轮发生碰撞,客轮瞬间被卷进船队庞大的船身底下,114人丧生,航行史称“五·八事故”。我曾经过现场,见到船底朝天,倒扣江面,那情景触目惊心,令我至今难忘。2015年6月1日晚,长江中游湖北监利大马洲水道,上行的大型游轮“东方之星”突遇狂风暴雨,风力达十二三级,游轮突然失控,发生严重倾斜,不到一分钟翻覆,造成442人遇难的悲剧。震惊长江,中外关注。这些事故,是亲人之痛,也是长江之殇。

古往今来,长江上发生的大小沉船事故难计其数。

长江上有一条水上瓷路。装满瓷器的商船、货船从景德镇出发,沿昌江进鄱阳湖,出长江上行或下行。上行船往武汉方向,起岸后走南北通道,辐射全国;下行船到长江口入海,沿海岸线,进入海运、远洋航线。

鄱阳湖

一入长江,如走险路,折戟沉沙是常有的事。2022年11月,在长江口崇明岛横沙水域,在水底沉睡了150多年的“长江口2号”清代沉船,被整体打捞起来。这艘木质商船于清代同治年间沉没,事故的原因永远无人知晓。船上装满来自景德镇的青花、粉彩、单色釉、窑变釉等瓷器,还有元代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等,仅完整和可修复完整的器件至少600件,一件高60公分的瓷瓶内就填充了50件青花团龙杯。这艘沉船,再一次显示了景德镇瓷器的存在,以及瓷出长江的路径。

清  五彩兽纹碗    景德镇  

 元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     景德镇  

  

船家走船多择吉日、听吉言、图吉祥。在船上吃鱼,吃完一面吃另一面,不能叫“翻过来”,得叫“顺过来”,江上怕翻船,忌说“翻”字。过去船老大甚至忌“陈”“程”“雷”等姓氏,避讳沉船、擂船之意,但改革开放推动长江兴旺之后,长江航运系统出现两位安全航行数十年、声震长江的老船长,一位是专跑武汉至重庆等上游航线的陈安荣船长,一位是专跑武汉至上海等下游地区的雷祖阶船长。一位姓陈,一位姓雷,他们改写了长江航行安全的历史。

很荣幸,我曾跟随陈安荣老船长航行在长江三峡。这位叱咤川江的老船长是美男子,一身船长制服,肩章闪亮,鹤发童颜、一脸和善,江风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一道道印痕,像三峡的峭壁。他14岁就上洋火轮当了西崽,28岁开始当船长,饮风餐浪60年,驾驶过100多条船,熟悉川江上的每一块乱礁险滩、每一处旋涡激流、每一面危岩陡壁。

      陈安荣船长永远是长江上的明星

那一年,台湾女作家琼瑶乘坐陈安荣的“隆中号”游轮走三峡,听老船长讲灯影峡、黄牛峡、神女峰,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金盔银甲峡,大宁河、小三峡的故事,这位让无数少男少女痴迷的女作家,痴迷在川江美景中,也深深地痴迷于老船长的翩翩风度。回到台北后,琼瑶写下《剪不断的乡愁》:“从别后,盼相逢,几回魂梦皆相同;滚滚长江东流水,卷我乡愁几万重!山寂寂,水蒙蒙,断续寒砧断续风;今宵坐拥长江水,犹恐长江在梦中。”在我跟随老船长工作的日子里,每逢险处,无论日夜,他必亲临驾驶室指挥,全神贯注,一言不发,每一丝眼神都像探照灯,把江底射穿。轻舟安过万重山,是因为老船长的肩上,安全责任重于山。放松的时候,老船长和我在他的船长室兼卧室里,讲述他的长江人生、行船故事,参观他那满室的三峡鹅卵石们,欣赏他的诗作书法。

水上航行,并不总是这么浪漫。

海上的事故更多,故事更丰富。

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航海事故无法统计,死亡1000人以上的海难有十多起。商船沉没的数量最大,客轮沉没人员伤亡最多。

电脑模拟“泰坦尼克号”图片

1912年4月15日,在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海域,英国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2224名乘客及船员中,1517人遇难。

1940年6月17日,二战期间,英法联军从法国敦刻尔克港紧急大撤离,联军的运输船

        “兰开斯特里亚号”

行驶到法国圣纳泽尔港的外海时,被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击沉,船上超过3500名士兵丧生。战争,永远是伤亡最大的事件。

1942年9月底,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香港起航开往日本,船上装载守卫英殖地香港的1816名英军战俘,以及押运战俘的800名日本士兵,还有日军从香港抢劫的大量贵重财物。关押英军战俘的船舱被穷凶极恶的日本兵用帆布和木板钉死。10月2日,当船行驶到中国舟山海域东极岛附近时,被游击跟踪的美军“鲈鱼号”潜艇击中沉没。在日军不顾战俘死活紧急撤离后,250多名中国舟山渔民划着渔船前往沉船海面,奋力营救幸存人员,救起包括384名盟军战俘在内的许多人员。这次事故,造成843人遇难。正在上映的方励执导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反映的正是这个历史真实。

“里斯本丸号”沉没油画

1987年12月20日夜,菲律宾“多纳·帕兹号”渡轮从克洛班莱特港出发,向马尼拉方向驶去,在塔布拉斯海峡马林杜克岛附近海面,与从巴丹前往马斯巴特的“维克特号”油轮相撞,渡轮被撞断成两截,冰海成火海,海水被煮沸,导致仅有39人逃生,4386人被烧死、溺死的人间悲剧,死亡人数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

多纳·帕兹号

2014年4月16日上午,韩国载有470人的“世越(SEWOL)号”客轮,由仁川港驶往济州岛,在途经西南海域时,由于航向改变,导致船内的货物发生移动,船体失去重心,迅速倾斜而沉没。船上载有325名中学生、15名教师、30名船务人员、89名其他乘客,以及150—180辆汽车和1157吨货物。事故造成293人死亡、172人受伤,另有11人下落不明。这是目前为止韩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难事故。

韩国“世越号”翻沉

在航海科技、导航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海上安全问题仍然困扰全球。欧洲海事机构发布的数据表明,欧盟27个成员国自2014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八年间,报告的悬挂欧盟成员国国旗船舶、发生在欧盟成员国领海或《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内水,以及对欧盟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故事件,为21,173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为2646起。这还不是全球数据。欧盟国家航海安全质量较高,事故发生率相对低。如果统计到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到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事故量应该是相当巨大的。有些海难,根本就无从得知。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  

海难的原因千奇百怪,纷繁复杂,但对人类来说,结果只有一个:灾难。

我对船舶、对航行有感情,见识过长江大海,体验过饮风餐浪、履波踏浪的生活,知道行船走马三分险的道理。自古以来,大江大河大海上翻船、沉船事故多如牛毛,被呑噬的生命无法统计。造成事故的原因,有风浪、雨雪、雾瘴、大气温度、气象、洋流、潮汐、航道变化、太阳黑子爆炸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战争、船舶碰撞、搁浅、航行技术、爆炸、火灾、海盗袭击等人为因素,更多的事故原因是两者皆有。事故必有前兆,重大事故的产生,一定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爆发。

为此,国际上和各国政府间成立了专门的海事、救捞、紧急救援、无线电通信、海事卫星、气象和海况预报机构和组织,负责航行安全和处理海难事故;出台了各种避碰规则和航行公约,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航行警告。数不清的雷达导航、海事卫星、海岸无线电台系统等,全天候地为航行的船舶服务,还有无数的航标灯、浮筒、岸标、灯塔、信号台等,为来往船只提供服务。

      长江口水面的航标灯

尽管航行小心翼翼,如此森严壁垒,海难还是一再发生。避险是第一位的,施救永远是后手。每次夜航,望着沉沉夜幄下苍茫的水面,我知道,大地在沉睡,人们在梦乡,却有许多人在醒着,在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全方位扫视的雷达,夜的深处明灭的航标灯,是醒着的眼,还有无数的海岸无线电台、空中飞逝的电波、太空中高速运行的通信卫星和密集覆盖的导航系统,在辛勤而清醒地工作着。

遵守规则,最重要。这是一切秩序的岸壁。

海上航行,必须熟悉并遵守航行规则,包括海上交通法规、安全规则、避碰规则、避险规则,航道通行规则、禁航规定,港口操作规定、引航规定,航行警告、气象报告,通信公约、信号守则、遇险求救办法,等等。大海无边,规则是岸,不遵守规则,一定会船毁人亡。

1908年,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确定了一项规则,即在每个小时的15分钟起到18分钟止、45分钟起到48分钟止,这两个3分钟里,所有无线电台都保持在线状态并静默,只辨听,不主动发出信号,这叫无线电国际静默时间。

  无线电国际静默时间区钟

因为全球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固定电台和移动电台,在同一时间发出的长波、短波、中波信号繁多,十分嘈杂紊乱,一些重要信息极容易被淹没在信号的汪洋大海中,而且受天气、太阳、海浪影响,许多信号难以辨听、跟踪、捕捉。在这两个静默的3分钟里,遇险的船舶、飞机等发出SOS信号,容易被听到,全球听、听全球。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这三短、三长、三短的摩尔斯信号,代表S、O、S,叫国际求救信号。

从事无线通信的专业人员,大多知道这个静默时间,遵守这个共同规则。很多船舶、飞机、车辆,以及人群、个体,往往利用这个静默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影视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

这是一个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芒的信号和时间段。

瓷航万里路,沉船千千万。中国瓷器就是在这样的海上环境下,走出中国、走向全球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凶险,遭遇多少海难。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提供了丰富的水下考古资料,每一处水下考古发现发掘的过程,每一次打捞、考证成果的展示,都是对历史的亲近。

  

         水下考古

1996年,在南海西沙华光礁水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被命名为“华光礁一号”。从五六层船体的残骸中,打捞出的文物近万件,主要来自福建各地和江西景德镇的瓷器。1987年,在南海上川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也是南宋时期的一条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目前已清理出16万件南宋瓷器,主要来自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

明清时期产自浙江的龙泉窑青瓷 

  浙江省博物馆

还有“盘石屿一号”“玉琢礁一号”“北礁三号”“石屿三号”“华光礁四号”等明代沉船,“银屿六号”“北礁一号”“珊瑚岛一号”“金银岛一号”“浪花礁二号”“南沙洲一号”等清代沉船,等等。这是曾经的灾难,也是今天的宝藏,是中国人坚定向海、存在海底的脚印。

 东汉(公元25—220年)    越窑黑釉熊灯 1974年出土

 浙江博物馆藏  成兰  摄

海路迢遥,危机四伏。风高浪急,险象环生,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但什么也阻挡不了人类前行的脚步。航海风帆前赴后继、前仆后继。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海、红海、地中海、好望角、百慕大三角区、马里亚纳、加勒比海等,到处都有海底沉船,有许多是载有中国瓷器的商船。

   马里亚纳海沟地图

人类的航海史,也是沉船的历史,辉煌的海上业绩是以悲壮为代价的。但人类从不害怕、从未止步。

更悲壮的,是沉船的过程,过程中的情节与细节,无法想像、无从得知。在飓风狂暴、恶浪齐天的夜海,一叶扁舟是怎样地绝望地挣扎在死亡之海的,是怎样地被撞击、被翻覆、被解体的,是怎样地坠入深渊、一沉到底的;那些船员、水手是怎样地被无情的大海吞噬了生命,最后葬身鱼腹的。他们的体验无人知晓,那些绝望、恐惧、痛苦的呼救,被淹没在波涛之间和淤泥之下,最后连一粒生命的细胞都不曾留下。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来自哪里,要去何方,甚至连船名、船板都被海水泡浮囊了,无可辨认,没人知道。

海底瓷世界,让我们见证了水下世界的丰富、中国瓷器的精美,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人那艰难中的勇敢与勇敢中的艰难。没有他们的不怕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他们的慷慨悲歌和壮烈牺牲,就不会有人类的航海壮歌,不会有人类共同命运的同舟共济、行稳致远。

沉舟侧畔千帆过,中国航船慨而慷。

——摘自刘汉俊新著《千年青白》第六章的题记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