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早上8点,大家在大门口集合,多带一些工具,一起清理小区围墙中的杂物,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日前,西塞山区青龙阁社区供电楼小区业委会主任刘家生站在小区广场,动员居民参与小区治理。
半年前,随着供电楼小区被确定为西塞山区级共同缔造试点,八泉街道组建的共同缔造专班入驻该小区,小区卫生环境悄然发生改变,居民的观念逐渐从“自扫门前雪”转变为“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积极参与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转换思路征集居民意见
供电楼小区位于黄石大道青龙阁路段,2013年建成,有88户居民和5个临街门面。随着房龄越来越长,设施逐渐老化,水泵机组设备日渐陈旧,管道和水箱锈烂、漏水等问题呈现出来。小区80%居民是中老年人,住户来自四面八方,居民情况复杂,导致这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我们开展第一轮入户调查时,敲门没人开,多数人不参加开会,群里发布通知没人理会,工作举步维艰。”共同缔造专班工作人员刘芬说。
后来,工作专班转换思路,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共同缔造意见箱、说事议事板。组织业委会成员、小区党员、楼栋长等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做好解释工作,收集群众诉求。同时在电梯、楼道等显著位置公示专班人员信息,便于居民随时联系。对不在家的居民,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询问意见和看法。
通过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征集100余人次的意见建议,收集“好点子”23个。
在小区建设管理上,原来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需求难以统一。经过多次开会协商,最终决定实施铲除土堆、平整硬化地面,安装电动车棚、建设健身广场等9个民生事项。
众筹机制改善居住环境
“小区内活动空间有限,娱乐设施相对匮乏,这是大家集中反映的问题。”青龙阁社区居委会前任主任黄九妹介绍,小区业委会与社区紧密合作,积极与街道沟通,在区文旅局的大力协助下,申请到“和美乡村”健身广场项目。目前,一个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之后,居民能够尽情开展打球、跑步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健身场所有了,房前屋后居住环境也要提升,资金怎么解决?
社区组织业委会发动全体业主商议改造方案,创新性提出“一块钱议事”众筹机制,通过湖北慈善总会微信平台,线上发起“幸福家园”共同缔造众筹项目。截至目前已筹得2万余元,还有一些居民表示投工投劳,共同改善居住环境。
破损缺失的照明灯已更换,外围化粪池已疏通清掏……在供电楼小区入口处的墙上,一张醒目的红纸罗列着已解决的民生实事。每完成一项,刘家生就会在清单上打勾。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既是居民共同参与的成果,也是小区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志愿队伍发挥主导作用
小区党员王师傅感慨地说:“刘家生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笔记本,记录着社区与业委会主动帮助居民改善生活环境的点点滴滴。从住宅漏水、下水道不畅到楼道内杂物堆积、私拉电线充电等问题,以及邻里间发生小摩擦,这些看似琐碎的事项,都被他认真记录下来。”
存在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业委会带动下,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加入“互助团”“和解团”“守护团”“文化团”等志愿队伍。
这些队伍通过认领区域挂牌、协议共管、打卡管护等机制,实现从“无人管、不愿管”到“多方管、共同管”的积极转变。在志愿队伍的努力下,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电梯安全运行等事项都落实到位。
居民还协商修改并审定小区居民公约,以及小区议事协商制度、公共设施管护制度、业委会工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小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小区事务公开、透明及高效运作。(记者 刘艳新 通讯员 元琪)
编辑:郭明磊